市政协常委,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重庆文化“扬帆出海”

2023-01-16 14:08 重庆出版集团

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16日讯(记者 李文萍) “重庆大山大水大城,文化独具一格,孕育了特色鲜明的重庆人文精神,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重庆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意义重大。”市政协常委,重庆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陈兴芜在接受本网采访时的一席话,让记者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作为出版人,陈兴芜委员锐意进取、创新实干,带领重庆出版集团做大做强主题出版、大众出版、融合出版,长期致力于深度挖掘重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极践行出版“走出去”战略,讲好重庆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为此,在2023年重庆“两会”期间,陈兴芜委员建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推动重庆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陈兴芜委员积极践行出版“走出去”战略,致力于讲好重庆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深厚底蕴凝聚城市文化吸引力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在陈兴芜委员看来,重庆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等宝贵的文化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重庆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11月26日浙江大学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显示,在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城市中,重庆位列第六,在内地城市中紧随北京、上海之后排第三;其中网络传播影响力排第二,社交传播影响力排第三。

“这些都表明重庆城市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有了极大提升。”陈兴芜委员表示。但与此同时,陈兴芜委员也发现重庆文化在国际传播中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内容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叙事话语不够丰富、全媒体发展不够平衡、研究和实操人才队伍还须壮大等。

针对这些“短板”,陈兴芜委员提出五个“加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和品牌打造,加强智力支撑建设,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强区域协同发力,希望重庆从高度、广度、深度全方位、立体化加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做出重庆贡献。

“新时代重庆文化进一步‘走出去’将大有可为。”陈兴芜委员对重庆文化“扬帆出海”信心满满。

高位谋划引导:强化引领扶持,跨地域合作“组船出海”

在陈兴芜委员看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政府应从全局上、整体上高位谋划、高位引导,创造文化事业产业“走出去”的浓厚氛围。

她建议有关部门设立重庆对外文化传播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图书、影视、艺术品等外宣文化产品等创作生产,媒体品牌建设,国际性的展会、赛事、艺术节、图书节等的引进或举办,以及设立对外输出优秀文化产品奖项等,可组织实施“巴渝文化走出去精品工程”,打造一批文化艺术、新闻媒体、旅游文博、节会展赛等方面彰显重庆文化内涵价值、具有国际水平和影响力的重点项目和品牌。

当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可与四川方面共同组织川渝国际传播工作联席会议,整合平台口岸、贸易基地、人才智库等资源,形成多方协同联动的外宣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打造一批国际传播重大工程,培育好“成渝地·巴蜀情”等区域文化品牌。

为了形成“组船出海”集群效应,扩大影响力,可在与海南、云南国际传播平台等开展合作的原有基础上扩大与周边省份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可与其加强在国际传播的内容生产、平台资源、媒体联动、网络推广、物流仓储、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同举办国际性会议论坛赛事等重大活动。

找准行业着力点:持续推进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文化传播体系打造

提升国际传播力的行业着力点在哪儿?陈兴芜委员认为在于创新创作文化精品,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建立完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传播体系,练好文化出海行业“内功”。

为此,陈兴芜委员建议市作协、市文联等单位加强运用采风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文艺家创作更多立足本土同时又具有世界意义的文艺精品;组织在渝的外籍文艺爱好者与本地文艺家开展创作交流,还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海外著名友好作家驻重庆进行创作,大力发掘重庆特色文化的世界价值,推出更多从国外视角讲述真实重庆故事的电视电影、图书等。

同时,应加强本地文化品牌打造营销,打造好长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重点项目,在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等方面,策划一批具有长江文化代表性、彰显长江文化价值内涵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扩大西旅会、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等国际性文旅节会的影响;探索培育一批云上节会品牌;鼓励社会力量引进国际性的赛事、会展、节庆、论坛等活动,加强培育扶持,实现永久落户。

利用新技术、新渠道、新模式深度挖掘文化价值,促进文化内容多形态、国际化传播是陈兴芜委员长期以来的关注重点。

她表示,全市一方面可以加强探索直播、网络文学、国漫、游戏等媒体形态,发展运用好vr/ar/mr等技术,加强重庆特色原创ip的培育开发和转化,“活化”重庆文化,打造互动性强的沉浸式体验文化体验,针对会馆等文物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进一步开展数字保护与线上传播研究。

另一方面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搭建ip挖掘、创意设计、品牌孵化、海外推广等为一体的文化出海全链条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重庆国际传播中心等媒体平台的内容资源建设,可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发掘更多优质内容;引导鼓励支持文化产业与互联网出海产业将内容资源和技术研发、海外渠道优势相结合,打造一批重大文化出海项目,推动其海外跨终端传播和社交化运营。

重庆出版集团《三体》图书金狮贵宾会3420055的版权输出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强化智力支撑:推动国际话语表达

陈兴芜委员感慨,人才是第一资源,这在掌握国际话语表达方面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为此,陈兴芜委员建议可由市相关部门领导,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高校和重点传媒企业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强重庆国际传播力提升方面的课题研究。

同时,注重研究与实践并行,在创新传播方式、创新话语体系、拓展渠道、做大做强主流媒体、走出去合作竞争等方面运用研究成果先行先试,探索更多经验;发挥人才资源优势,组织一批影视剧目、图书等重点翻译项目,助推优质文化产品出海。

此外,利用好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等教育资源优势,着眼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格局,与现实需求紧密相连,定向培养一批既能够讲好重庆故事又掌握国际话语表达的复合型多语种高端国际传播人才。

“重庆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我们有信心、有底气讲好重庆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让世界读懂中国,爱上中国。”陈兴芜委员表示,“相信随着重庆综合实力、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广大文艺工作者将会更多地关注重庆、解读重庆,让文艺为重庆好故事、中国好声音增添华丽篇章。”